目前,四色胶印机已十分普及,众多知名品牌胶印机,不仅设备性能优良、自动化程度高,并均配置了墨色遥控系统,使印品墨色的控制变得方便、可靠。但在实际印刷过程中,要做到每批印品的墨色稳定,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生产中常会遇到因墨色差异太大而导致的质量问题,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。本文将就影响墨色稳定性的因素,分享一些经验。
开印前,要凭经验做好预调工作
首先,根据打样稿或印版图文面积,粗略调节各色组墨斗的下墨量。在配有墨色遥控系统的机器上,这项工作更易完成。对此应有八成以上的估算,不要在印刷时边印边大范围地调整墨量,以免造成很大的色差。
其次,按照生产工艺单的要求和该产品的特点,预先调节好飞达、收纸、油墨性能、压力大小等各个环节,避免在正式印刷时手忙脚乱。其中,确保飞达可靠、连续、稳定地输纸是最重要的。有经验的操作人员都是先根据纸张的幅面、厚度,预先调整好吹气、吸气、压脚、压簧、压纸轮、侧规、前规等,理顺各部件之间的运动配合关系,确保飞达流畅地输纸,避免因飞达打顿而造成墨色深浅不一。这里建议,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对飞达进行预先调整。
此外,还要针对该印品的用纸质量好坏、图文面积大小,事先对油墨的黏度、流动性、干燥性等适当调节,以提高其印刷适性,确保印刷正常进行,不能因经常停机清洗橡皮布和印版上的纸毛、墨皮而造成墨色深浅不一。如果到了印刷中途再加入各种撤黏剂、调墨油,出现色彩偏差是肯定的。
总之,将开机前的预调工作做好,就可以大大降低正式开印后的故障,机长也才有时间和精力集中看好墨色。
正确调节水、墨辊压力
在印刷过程中,印版图文部分必须得到连续不断、均匀适量的油墨,才能获得墨色一致的印品。因此,墨辊与墨辊之间、墨辊与印版之间,必须保持恰当的接触和滚动关系,以实现油墨的良好传递。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细致,不正确,墨色就不会保持一致。因此,每次安装水、墨辊时,都坚持采用轧墨杠的方法来逐一调节它们之间的压力,而不用塞尺试拉力的传统方法,因为后者因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的实际误差较大,在多色、高速机上更要禁用。至于轧墨杠的宽度,一般以4~5mm为宜。先调节传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,再调节着墨辊与串墨辊、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,最后再调节传水辊、靠版水辊、串水辊、中间辊相互之间的压力,还有靠版水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,这几个水路之间的墨杠以6mm为宜。
设备在使用了两三个月后还要对其进行重新调整,因为墨辊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摩擦后,直径都会变小,尤其在传动中较为明显。墨辊之间的压力变小了,油墨堆积在墨辊上就会传不下来,当飞达打顿或停机再续印时,由于这时下墨量大,造成前几十张甚至几百张的墨色较深,理想的水墨平衡难以实现。这一故障一般不易发现,只有在承印较精细的印品时才较为明显。总之,这方面的操作要细致、方法要科学,否则就会引起水、墨杠、印品的叼口和拖梢部位墨色深浅不一,人为地造成了故障并增大了操作难度。
实现水墨平衡
众所周知,水墨平衡是胶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如果造成水大墨大,使油墨发生水包油型乳化,印品质量当然就不会理想。通过长期实践,笔者摸索出了一些技巧。
首先,确保水、墨辊之间的压力关系调节得当,润版液和异丙醇的含量符合一般标准。在此基础上开机,合上水、墨辊,之后停机查看印版,以印版叼口处略有3mm左右的粘脏为佳。将此时的水量作为印刷初始水量,就能保证一般图文产品的正常印刷,基本实现水墨平衡。
其次,根据其他因素灵活调整用水量,如印版图文面积较大,纸张表面较粗糙,油墨中需加入添加剂,印刷速度及空气温、湿度等变化时。
此外,笔者还发现机器刚开印时,机身温度较低,而当机器高速运转了一两个小时后,机身温度,特别是胶辊温度会上升一倍以上,甚至更高,此时用水量就要逐渐加大,直至水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。
可见,要实现水墨平衡并非易事,需要操作人员多方权衡、辨证运用。否则,墨色稳定性难以控制,印不出优质的印品。
打样稿的校正和色序安排
生产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客户提供的样稿很不标准,或者不打样而只提供一张彩喷稿。这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不能用硬性加大墨量或减小墨量的办法来追打样稿的效果。即使刚开始做到了和打样稿较接近,但也无法保证墨色的稳定性,从而无法保证印品最终质量。对此,印刷厂应当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和客户交流意见,指出样稿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,取得同意后方可适当调整再印刷。
生产中通常是以油墨黏度来确定多色机的印刷色序,由于在多色印刷中,油墨是以湿压湿的方式叠印在一起,只有获得最佳的叠印率,才能印出墨色稳定、一致的印品。印刷色序的安排必须服从印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,而不能一成不变。同时,也可以对油墨黏度做出调整。如一个以紫色为主的封面和一个以天蓝色为主的封面,其印刷色序就不同,前者先青后品红,后者先品红后青,否则叠印出来的色彩就会呈斑点状,既不平服也不稳定。如以黑色为主的印品,黑色就应尽量安排在最后一个色组,这样印出来的印品,黑色的光泽度较好,也避免了机器内部擦痕和混色现象的发生。
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,加强工作责任心
做任何工作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质量意识,必须规范工艺操作,坚持"三平"、"三勤"等好的传统习惯。以勤对样张为例,在对照样板上的签字样时,由于距离、角度、光源等的不同,都会使视觉产生偏差,导致墨色前后不一致,这时必须把签字样从样板上取下来仔细比较才行;长版活的印版需要烤版,以减少换版造成的墨色偏差;橡皮布要经常清洗,每次清洗后都要多放吸墨纸让墨色走稳;飞达打顿后,刚起印的五六张墨色太深要抽出,印刷速度不可贪快,重要的是保持机器稳定、正常;给墨斗添墨时,由于新墨较硬且流动性较差,要多搅拌几下,以免影响下墨量,造成墨色偏差等。
操作人员要不断学习、细心观察和分析,从各方面找出影响墨色变化的因素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,妥善加以防范和克服,努力提高印品墨色的稳定性、一致性,切实提高印品质量。